中大新聞網訊(通訊員李學恒)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李學恒助理教授作為唯一作者獨立完成的論文《設計互補性下的廣義網絡組織》(Designing weighted and directed networks under complementarities)于2023年7月在博弈論領域國際頂級期刊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上發表。
該文著眼于社會和經濟活動中廣泛存在的人與人之間的互補性關系。互補性是指隨著一個人的行動力或生產力的提高,與其關聯的人的行動力或生產力也會隨之提高。這樣的互補性在各類組織中比比皆是,例如:企業單位中同事之間的同儕效應,學校里學生之間的同儕壓力,以及網絡社區上用戶觀點和態度的相互影響。由于互補性如此普遍,因此我們需要研究一個組織的計劃者應當如何最好地構建互補關系網絡以最大化組織的生產力和績效。
然而,過去關于網絡設計的理論研究皆注重簡單的、無權重的網絡,沒有考慮現實世界中的互補關系常存在不對稱或強度不一的現象。本文通過建立有向、帶權重的鏈接的網絡模型——即廣義網絡組織——來彌補這一空白。
本文的主要創新是提出了“鏈接占優”(Link-dominance)和“廣義嵌套分裂圖”(Generalized nested split graph)的概念。在一個廣義嵌套分裂圖中,所有組織成員都將通過鏈接占優關系來排序,具有等級結構:如果成員A排序于成員B之前,則A的所有鏈接都比B的鏈接更強,也即A不僅影響了所有B影響的人,和被所有影響B的人所影響,并且所有這樣影響都要比與B相關的鏈接更強。
經過嚴格推導,論文得出了如下結論:第一,任何最優的廣義網絡組織都是一個廣義嵌套分裂圖,具有內生的等級結構;第二,在很多環境中,即使組織成員事前是同質的,經過最優的網絡設計依然會形成一個具有嚴格等級排序的組織結構,從而內生出同質成員之間不平等的影響力和績效;第三,如果組織成員在沒有一個中央計劃者協調的情況下自發地形成一個互補網絡組織,那么這個組織將會是沒有效率的,因為成員們會忽略他們私人建立的鏈接對整個組織產生的正外部性。
這些結果為現實中的組織設計和網絡設計問題提供了新的洞見。計劃者為了最大化生產力,將互補關系網絡設計成一個類似廣義嵌套分裂圖這樣的等級結構通常是最優的。把組織構筑成一個非扁平的多層級結構具有其內在的效率邏輯。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geb.2023.04.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