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網訊(通訊員舒崖清)近日,附屬第三醫院腦病中心邱偉、蔡蔚、舒崖清團隊將臨床觀察與分子機制研究相結合,闡明了外周髓系單核細胞在自身免疫腦炎的作用機制,發現單核細胞驅動的IRF7通路是抗NMDAR腦炎中血腦屏障病理過程的核心。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國際知名免疫學期刊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NMDAR)腦炎是一種嚴重的自身免疫性神經系統疾病,也是自身免疫腦炎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該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現階段主要予免疫調節治療,缺乏針對性治療手段。部分患者預后極差,不僅給患者生活工作造成嚴重的影響,同時也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因此,聚焦抗NMDAR腦炎的發病機制,尋找新的治療靶點尤為迫切。
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破壞是抗NMDAR腦炎發病的關鍵因素之一,其中單核細胞在促進BBB破壞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但具體機制不詳。因此,深入探究抗NMDAR腦炎的BBB破壞機制,對于闡明疾病的發病機制,并開發精準治療靶點具有重要意義
該研究不僅深化了對自身免疫腦炎發生發展的理解,更為未來開發靶向IRF7通路的精準診斷和新型治療策略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具有重要的臨床轉化前景。
附屬第三醫院腦病中心李啟慧碩士研究生、肖麗副主任醫師、李建芳副主任醫師、黃瑀碩士研究生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腦病中心邱偉教授、蔡蔚副研究員、舒崖清主任醫師為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華南農業大學孫堅、江西中醫藥大學彭富華等專家的支持。
原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16/j.bbi.2025.07.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