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醫學協同創新中心/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曾益新院士科研團隊基于鼻咽癌遺傳學及流行病學最新研究成果,開發了鼻咽癌風險預警芯片。這項研究成果可幫助預警和識別鼻咽癌高危人群,并對鼻咽癌高危人群進行科學管理,以降低發病率,提高早期發現和治愈率。
鼻咽癌是我國十大惡性腫瘤之一,發病年齡大多在40-60歲。全球每年鼻咽癌新發病例6.5萬例,中國2.8萬例,華南地區大約2萬例,占全國約70%。目前,早期鼻咽癌的治愈率可以高達90%以上。在鼻咽癌高發區尤其是廣東省進行鼻咽癌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十分有必要。
曾益新院士與科研團隊
曾益新院士課題組從1997年開始建設鼻咽癌樣品庫,結合我國資源優勢,對鼻咽癌進行了大樣本、全方位、多層次系統的病因學研究。此前曾益新院士科研團隊與新加坡科學家合作研究,發現了一些鼻咽癌易感基因點位,并確認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基因與鼻咽癌發病風險有關。該項成果發布于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并被作為該雜志研究亮點之一(highlighted)進行推薦。隨后,利用廣東地區人群大樣本全基因組關聯分析和完全獨立樣本驗證研究,最終確立了11個和鼻咽癌發病密切相關的基因位點。鼻咽癌的發病包括遺傳、環境、EB病毒感染等因素,大規模的病例對照研究還發現存在一種與鼻咽癌發生密切相關的EB病毒特殊亞型,該特異EB病毒亞型攜帶者較非攜帶者鼻咽癌發病風險高5.39倍。
基于上述研究成果,腫瘤醫學協同創新中心/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開發了可同時對11個鼻咽癌易感位點和EB病毒亞型進行檢測的技術平臺,并且是以唾液作為分型檢測的樣本,受檢者可自主采集,具有無創和簡便的優點。
此項目以鼻咽癌易感基因位點、EB病毒分型檢測結果為基礎,科學地整合了鼻咽癌家族史、生活方式等關鍵鼻咽癌危險因素,實現鼻咽癌發病風險的綜合評估。針對高中低危人群,結合其自身各項風險暴露情況將提供鼻咽癌防治的咨詢和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健康意識,調整生活習慣,定期體檢,分別給予個性化建議及隨訪,包括檢測EB病毒抗體,鼻咽纖維鏡檢查和頭頸部磁共振檢查等。
曾益新說:“鼻咽癌是華南地區重大的健康問題,我們單位幾代人都把它作為研究重點,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也得到了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科技部863、973和國家自然基金委及省市科技部門的大力支持。我們基于目前一系列研究成果開發了此鼻咽癌發病風險預測芯片,我們衷心希望受檢者能通過此項檢測,全面了解自身鼻咽癌風險狀況,提高健康意識并進行科學管理,同時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將鼻咽癌的可能危害降至最低?!?br />
此項目已在我校腫瘤防治中心的分子診斷科作為院內臨床檢驗項目正式開展,并將在此前由中山大學、復旦大學、協和醫學院、北京生命科學院成立的腫瘤醫學協同創新中心進一步推廣驗證,在受檢者自理檢測費用且具備心理承受能力的前提下自愿申請進行。根據受檢人群的檢測結果,工作人員將長期進行跟蹤隨訪服務,以對受檢者進行鼻咽癌發病風險的長期監測及管理,同時確保受檢者隱私和數據的絕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