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網訊(通訊員莊藝敏)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藝術學院直屬黨支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學習黨史的重要論述和重要講話精神,加強組織領導,作出專門部署和具體安排。學院黨組織結合中心工作,不斷創新學習方式、豐富學習內容,學院領導干部帶頭學、帶頭做、廣大師生齊參與、共進步,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入腦入心,把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動學校美育建設工作的實效。
潛心自學與高質量開展專題學習相結合。學院領導帶領廣大師生潛心自學指定學習材料,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個人自學的基礎上,通過黨委會、黨政聯席會、黨小組、支部大會、教職工大會、學生馬克思主義學習小組等形式反復學、認真學。為高質量開展四個專題的學習,學院邀請學校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團成員馬克思主義學院沈成飛教授、袁洪亮教授和姜帆副教授開講,帶領廣大師生深刻領會百年來我們黨的初心宗旨、光輝歷程、偉大精神和寶貴經驗。通過扎實的學習研討,學院還申請到廣東省2021年度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黨史學習教育研究專項)。
組織學院團總支全體師生學習研討習近平總書記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的重要回信精神。持續推進黨史學習教育,不斷用理論知識武裝頭腦,引導廣大師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教育青年學生聽黨話、跟黨走。
創新學習形式,增強學習效果。組織開展專題黨日活動,前往銀河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傳承革命精神;組織黨員師生觀看紅色粵劇《山鄉風云》,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組織“我來講黨史”、黨史知識競賽、慶祝建黨100周年本科生音樂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師生學史力行,真正做到將愛國主義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音樂黨課將黨史學習與人才培養相結合。藝術學院舉辦音樂黨史系列活動,把黨史教育融合到學院教育教學活動中,延展學習場域,讓黨史學習教育真正浸潤人心。在經典歌劇《白毛女》專題講演活動中,吳曉楓書記介紹了經典歌劇《白毛女》的創作背景,帶領大家學習1942年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和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聲樂教研室孟幻老師介紹了《白毛女》的誕生歷程,戲劇與音樂的表現手法以及四代白毛女扮演者所帶來的精神傳承。張海慶、蘇瑩瑩、原嫄等老師為大家帶來《白毛女》演唱片段,用藝術的感染力激發師生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真摯情感。李燕副書記面向學生馬克思主義學習小組開展《改天換地: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完成了興國大業》的黨課教學。
藝術學院線上召開了音樂黨課第二講——《唱支山歌給黨聽》。全體黨員、學生馬克思主義學習小組成員及高水平藝術團師生代表共同參與。理論教研室主任孔慶夫介紹了《唱支山歌給黨聽》的詞曲創作歷程和人民群眾發自內心感恩黨、歌頌黨的真摯之情。聲樂教研室郎奧博老師表演了《黃河頌》,師生黨員在激昂澎湃的歌聲中感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吳曉楓書記鼓勵師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了解國情、民情,提高思想認識,創作出更多富有時代特征的優秀作品。
立足崗位,用美用心服務師生服務社會。結合學科優勢,藝術學院堅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用不同的藝術形式進校園、進小學、進醫院、進社區,用藝術作品傳遞美、展現美。學院組織師生參與學校“七一”表彰大會、燈塔學習會、“青春向黨、奮斗強國”等音樂表演活動,并聯合校工會舉辦“合唱的魅力”教工音樂沙龍活動,幫助教工合唱愛好者提高演唱水平、增長樂理知識,用藝術的感染力激發愛國情懷、凝聚愛國熱情。
藝術學院開展了獻禮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慶祝中山大學建校97周年系列活動。11月6日,舉辦“詩樂黨史”草地音樂會,以起舞奏樂、誦詩合唱的形式重溫百年崢嶸歲月。11月20日,舉辦“我和我的祖國”民樂專場音樂會,笙簫羌笛并奏,嗩吶鑼鼓齊鳴,用中華優秀樂曲形式厚植家國情懷。在深圳校區、珠海校區、廣州校區北校園開展“在燦爛陽光下”系列草地音樂會,進一步提升校園文化氛圍、師生審美素養。
“詩樂黨史”草地音樂會現場(來源:藝術學院)
“我和我的祖國”民樂專場音樂會現場(來源:藝術學院)
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5周年,藝術學院重新排演音畫詩劇《中山情》,講述孫中山先生的寶貴精神、革命人生和創辦中山大學的歷史。11月13日晚在南校園歷史學系樓前草坪現場演出,三校區五校園直播,在線觀看人數4.3萬人次,點贊14萬,引發熱烈反響。充分發揮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校園浸潤作用。
《中山情》現場演出劇照(來源:藝術學院)
《中山情》現場觀眾(來源:藝術學院)
百年黨史的精神滋養讓學院師生得到心靈的洗禮、精神的升華。下一步,藝術學院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切實將黨史學習轉化為推動學院人才培養和美育工作的精神動力。
文稿終審:藝術學院 吳曉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