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網訊(通訊員黃鑫欣、趙現廷)近日,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內鏡科與藥學部、信息中心通過多部門協作,在云診室成功增加了開立及郵遞瀉藥的功能,優化腸鏡檢查的就診體驗,讓系統多跑路,讓群眾少走路。
患者:“醫生,我什么時候過來做腸鏡啊?”
醫生:“要提前過來我院開腸鏡檢查預約單并拿瀉藥啊。”
醫生:“或者到當地醫院開好瀉藥,提前一天服用,再來我院做檢查。”
患者:“瀉藥要開哪一種啊?怎么個服用法啊?”
......
上面的對話是在腸鏡檢查前常常出現的場景。腸鏡檢查,需患者提前到醫院開檢查單預約及瀉藥處方單,并提前一天口服瀉藥行腸道準備做好腸道清潔。如此,患者需來院至少兩次,才能完成腸鏡檢查。即便是用腫瘤防治中心掌上就醫APP云診室網上預約了腸鏡檢查,也無法網上開瀉藥,真可謂相當“尷尬”了!
這種局面給患者、特別是外地患者造成了諸多不便。現在,腫瘤防治中心掌上就醫APP云診室在既往預約腸鏡檢查的基礎上,開啟了瀉藥郵寄到家的服務,極大地提高了就診效率,方便了醫生和患者。
郵遞瀉藥面臨哪些困難?
首先,藥品的開立受到嚴格的限制和監管,藥品一經發出便不能退藥,網上看診的患者若取消檢查,可能會涉及到經濟浪費;其次,隨著中腫腸鏡檢查人次日益增加,若增設快遞瀉藥服務需增設相關工作人員;最后,雖然只是簡單的一個藥品的開立,卻需要將云診室醫生端、患者端、藥學部發藥端等多方同時進行聯通、信息同步,還要增加用藥指引模塊、信息提醒模塊、快遞告知模塊等,如果遇到節假日患者看診還有延時問題等等,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面向患者“急難愁盼”,把“辦實事”落到實處
困難是固然存在的,但患者的訴求也是真實的。隨著腫瘤防治中心云診室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患者逐漸習慣了網上看診、開立檢查,這項便民利民的舉措受到了患者的歡迎。但是以往到內鏡科做腸鏡檢查的患者開了檢查單不能開瀉藥,一個檢查多次往返,違反了云診室設立的初衷。
更關鍵的是,如若患者自行去藥店購買瀉藥,面對藥店五花八門的瀉藥種類,患者很可能不清楚要買哪一種、買多少、怎么服用。尤其是某些瀉藥種類還會影響到腸鏡下治療,既存在安全隱患,還可能達不到良好的清潔效果,影響腸鏡的檢查質量。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腫瘤防治中心黨委和各科室高度重視,把為群眾辦實事作為學好黨史、檢驗成效的重要手段,用心用力用情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內鏡科團隊在中心領導的支持下積極作為,會同藥學部及信息中心,反復研討云診室開立瀉藥醫囑及郵寄快遞瀉藥的可行性,多次測試,通力合作,終于在10月1日前在云診室成功增加了開立及郵遞瀉藥的功能:醫生選擇開立腸鏡檢查單及瀉藥后,患者繳費,填寫快遞地址,瀉藥及用藥指引就從腫瘤防治中心藥學部直接郵遞到患者家中了。
如此一來,不僅大大方便了患者,提高了患者的體驗度和舒適度,也給云診室的醫生們節省了解釋的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為患者提供更便捷、更優質的醫療服務的路上,中腫人一直在努力。
文稿終審:腫瘤防治中心 文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