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訊(通訊員陳素玲)按照學校黨委統一部署,農學院直屬黨支部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認真學習研討,深入師生交流,積極整改完善,使學院發展呈現勃勃生機。
悟思想:豐富形式,深入研學
農學院直屬黨支部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及黨中央指定的4本學習材料,重點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和“三農”工作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學習杰出農業科學家袁隆平院士的強國興農事跡,進一步增強了師生們知黨愛黨、立德樹人、振興鄉村的責任擔當。
農學院直屬黨支部組織師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先后尋訪了農學院抗戰西遷在廣東梅州市五華縣和湖南郴州市宜章縣的辦學舊址,以及杰出校友黃承先烈士和深圳市原市委書記李灝校友;參觀了丹霞山“南粵楷模”彭華教授事跡展、深圳光明區香港回歸紀念亭;挖掘學習了農學院1941年成立的第一個黨支部的史料,在毗鄰深圳校區的中山大學利亞灣智慧農創園布設了中大農科紅色發展史展館;指導學院團委開展“學雷鋒月”等主題團日活動,弘揚新時代的雷鋒精神。通過這些活動,將我黨波瀾壯闊的百年史卷與學科賡續綿延的紅色辦學史結合起來,使農學院復辦后集結的師資隊伍和學生不僅加深了對偉大建黨精神的領悟,也接受了學校和學院紅色辦學史的洗禮,進一步提升了學習教育實效。
1941年,丁穎院長(第二排左六位)與農學院第十五屆畢業班合影于栗源堡(來源:農學院)
辦實事:謀篇布局,多措并舉
農學院直屬黨支部圍繞黨史學習教育和“十四五”發展規劃,以座談會、無記名線上問卷、個別交流等方式,征集了師生黨員對學院總體工作的意見和建議32條,主要涉及進一步強化學業規劃引導、豐富接地氣活動,進一步強化青年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工作、加強師生交流,進一步完善平臺支撐、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據此,學院梳理分析并動態完善問題清單,落實領導責任,目前已全面改進,正在進一步鞏固提高。
壯大教師隊伍。4月份開始實行教研室集體備課制,相互觀摩交流,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得到學校教學督導和同學們的廣泛認同。9月初,黨政領導分頭聯系教研室,帶領教研室老師加大人才引進工作,按華北、華中、華東三個片區繼續主動走訪、招聘宣講,不斷充實有意向投檔的人才庫,并由教研室專人動態跟進聯絡。
完善學工隊伍。暑假前后,學院強化了宣傳青年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工作規章宣講、工作體會交流,編發了《當代高校學生思政教育的探索——學生思政工作體會分享》手冊。青年教師擔任輔導員/班主任工作的積極性明顯提升,從起初的“要我做”變為“我要做”,通過面向師生代表公開述職、競爭上崗,調整、配齊了11名本科生青年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和研究生班主任,其中9位為黨員教師。
強化學生培養。隨著復辦第一屆本科生升入大三年級,學院在配齊本科學術導師的同時,為青禾學生科技協會配備了兩位富有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經驗的專任教師擔任指導老師,組織考研深造政策宣講和創新創業大賽解讀,引導同學們在重視專業學習的同時,關注科研動態、準備升學深造。9月17日,學院正式啟用了毗鄰深圳校區的利亞灣智慧農創園,作為教師科研、學生專業實踐和勞動教育基地,開展了本科生“一分田”實踐教學和內容豐富的勞動教育,并吸引了兄弟學院的關注和學工部的支持。學院申請編寫的《新時代高校新農科勞動教育簡明教程》預計年底出版。
“一分田”教學實習與科研訓練啟動儀式(來源:農學院)
促發展:提升辦學,服務社會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師生“知黨、愛黨、追隨黨”的真摯情感不斷高漲。直屬黨支部已吸納了1位教工、18位學生預備黨員,3名教師、1名博士后提交了入黨申請書。
在師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帶動下,教學質量、科研水平、平臺支撐力度不斷提升。今年,農學院教師承擔了全部本科生專業課程和研究生培養工作,目前已獲批立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廣東省、深圳市縱向項目各1項,橫向項目2項。教師團隊自購設備陸續到貨,基本的科研實驗陸續展開。廣東省農業科技特派員、黨政辦主任胡罡的扶貧工作事跡在全國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網播出。
同時,學院積極開展社會服務。1月底,學院應邀到河源市貧困村礤頭村調研,為其推介引種辦學老區五華縣高山紅薯,并委派黃曉辰、謝若瀚兩位年輕的黨員教師協助指導。目前,該村所在的藍口鎮已經成功推廣了2000畝高山紅薯。
5月中旬,學院與平安銀行總行聯合舉辦企業家鄉村振興人才培訓班,被人民日報客戶端廣東頻道報道。梁棟老師做了供能食品與人類健康的講座后,被企業家邀請到企業現場指導。
9月23日借助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機會,學院邀請7家知名涉農高新企業與抗戰辦學老區湖南郴州市宜章縣農業局交流高新技術和優特產品,促進企業合作和地方發展。
目前,農學院直屬黨支部正在進一步加大力度立行立改、鞏固提高,不斷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取得新進展新突破。
9月23日,參加豐收節慶祝活動的部分人員合影(來源:農學院)
文稿終審:農學院 程月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