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思想領導是堅持黨的領導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必須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
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具有充分的理論依據。鮮明的階級性是意識形態的本質屬性。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寫道:“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中國共產黨的根基和血脈在人民,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社會主義國家,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須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歷史中積累的重要經驗。中國人民既勤勞勇敢,又富于斗爭傳統,但在中國進入近代以來的反侵略斗爭中屢遭挫折和失敗,重要原因之一是沒有一個先進的堅強的政黨作為凝聚力量的領導核心。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各種思潮涌動的背景下,一批先進分子在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確立馬克思主義為黨的指導思想,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從根本上改變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在反侵略斗爭中屢遭失敗的局面。在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提出“反對帝國主義、反對軍閥”的政治口號,成為國共合作的倡導者、統一戰線的組織者、人民群眾的主要發動者,為國民革命軍北伐的勝利進軍作出了重要貢獻。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開始了創建人民軍隊、進行武裝斗爭的歷程,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對中國革命新道路的開辟和堅持具有重要的意義。20世紀40年代前期,中國共產黨在全黨范圍內開展整風運動,確立了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中國共產黨達到了空前的團結和統一,為后來爭取最廣泛的支持、贏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1942年毛澤東同志指出“掌握思想領導是掌握一切領導的第一位”,深刻闡明了掌握思想領導,也就是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的重要性,這是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血與火的斗爭中積累的寶貴經驗。
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是新時代堅持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的應有之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鞏固了黨在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當前,國際環境面臨新情況,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依然復雜,這些新挑戰為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帶來了新任務和新要求。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中,全體黨員干部要注重學習黨領導意識形態工作的歷史經驗,全社會要樹立對黨管意識形態工作的正確認識,繼續共同做好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把全黨全國人民的士氣鼓舞起來、精神振奮起來,朝著黨中央確定的宏偉目標團結一心向前進。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注重內容和方法創新,夯實意識形態工作的現實基礎。
一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是保證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實現的理論前提。一方面,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另一方面,要以黨史學習教育為總抓手,使全黨深刻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提升領導意識形態工作的能力。通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引導全黨以史為鑒,總結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領導意識形態工作的基本經驗和啟示;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增強黨在意識形態工作中的凝聚力和引領力。
二是要落實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體責任。要堅持黨校必須姓黨,加強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確保黨校在意識形態工作中發揮主陣地作用。要牢牢掌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通過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實現“立德樹人”的責任使命。要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通過全面落實“四個牢牢堅持”掌握新聞輿論主導權。要堅持社會主義文藝的人民導向,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立足本土、面向世界、照亮未來。要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和內容建設、創新和改進網上宣傳,畫出網上網下最大同心圓。要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以人民導向和問題導向為指引,增強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主體性、原創性和系統性。要重視家庭文明建設,通過家教家風建設強化主流意識形態宣傳教育效果。
三是要注重內容和方法創新。創新內容和方法是推進新時代黨的意識形態領導權順利實現的關鍵。在內容創新方面,要及時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納入意識形態工作的具體內容,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在方法創新方面,要注意以下幾點:堅持正面宣傳的方針,通過弘揚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實現團結穩定鼓勁的目標;堅持問題導向,秉承求真務實的態度,不斷增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施創新驅動,積極運用大數據、融媒體等新型信息技術增強意識形態工作的競爭力;推動話語革新,通過運用通俗化、大眾化和生活化的語言表達,增強話語的“中國特色”和人文情懷。
四是要夯實意識形態工作的現實基礎。要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在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過程中增進對黨執政合法性的認識,為意識形態領導權的實現奠定深厚的社會基礎;要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為意識形態領導權的實現厚植政治基礎;要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為意識形態領導權的實現提供可靠的經濟基礎;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以文化自信夯實價值觀自信的根基,為意識形態領導權的實現打牢堅實的文化基礎。
作者分別系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和博士研究生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20BDJO55)的階段性成果
原文鏈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21-08/30/content_79609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