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網訊(通訊員柳醒龍)為了進一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論述,引導廣大師生認真學習黨史,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用音樂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同學們在暑假期間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藝術學院近期舉辦了音樂黨史系列活動,把黨史教育融合到學院教育教學活動中,延展學習場域,讓黨史學習教育真正浸潤人心。
7月24日下午,學院在線上召開音樂黨課第二講——《唱支山歌給黨聽》。全體黨員、馬克思主義學習小組成員、團總支青年團員及高水平藝術團師生代表共同在線參與了此次黨課。本次音樂黨課由學院黨委書記吳曉楓主持。

在線參加音樂黨課(來源:藝術學院)
學院理論教研室主任孔慶夫老師介紹了《唱支山歌給黨聽》的詞曲創作歷程。這首歌的歌詞最初源于陜西焦坪煤礦礦工兄弟在勞動中的順口溜,詞作者姚筱舟以“焦萍”為筆名,將順口溜編寫成小詩投稿給了《陜西文藝》,并刊登在了1958年6月26日第八期的《總路線詩傳單》上。這首原本3段12行86個字的“山歌”,在1962年又被收錄到了春風文藝出版社匯編的《新民歌三百首》一書之中,署名“焦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同志讀到這首詩后被深深感動,就將《唱支山歌給黨聽》摘抄到了自己的《雷鋒日記》中,并通過增減字句,將三段十二行變成了兩段八行,這就成為了后來《唱支山歌給黨聽》的歌詞。
1962年8月15日,雷鋒同志殉職,1963年毛主席親筆題寫“向雷鋒同志學習”,“學雷鋒”的活動在全國迅速開展。《雷鋒日記》出版發行后,當時就職于上海歌舞劇院的朱踐耳在報紙上看到了《雷鋒日記》中的“唱支山歌給黨聽”這首詩,并以《雷鋒的歌》為標題進行對其進行了譜曲,注明了歌詞摘自《雷鋒日記》,并附有300字的“唱法說明”。
當時在上海音樂學院進修、家庭農奴出身的才旦卓瑪對這首歌描述的內容感同身受,正是因為共產黨來了,西藏農奴才得到了解放。于是,她懷著滿腔愛國愛黨之情,唱響了這首歌。經過不斷的尋找,大家終于找到了《唱支山歌給黨聽》的詞作者,他就是署名“焦萍”的陜西焦坪煤礦的礦工姚筱舟同志。孔慶夫表示,《唱支山歌給黨聽》不僅是雷鋒的心聲,更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展現了人民群眾感恩黨、頌贊黨,民心向黨。《唱支山歌給黨聽》永遠是人民群眾對黨發自內心最真摯之情。
民樂教研室胡妍璐老師與陳柏安老師帶來了琵琶竹笛二重奏版本的《唱支山歌給黨聽》,琵琶聲似珠玉走盤,竹笛聲音溫婉動聽,兩位老師用音樂向偉大的黨表達一片深情。
聲樂教研室郎奧博老師表演了《黃河頌》,這首選自冼星海、光未然創作的大型合唱聲樂套曲《黃河大合唱》中的段落激昂澎湃,熱情歌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在郎老師的演繹下,全體師生看到了中華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吳曉楓對本次黨課進行了總結。她強調,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暑假期間大家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通過了解國情、民情,提高自己的認識,創作出更多富有時代特征的優秀作品。
師生學習心得體會:
《唱支山歌給黨聽》創作者是著名作曲家朱踐耳先生,他的作曲技藝高超、作品經典、創作全面,除《唱支山歌給黨聽》外,朱踐耳先生還有《接過雷鋒的槍》、《翻身的日子》等耳熟能詳的歌曲、以毛主席詩詞為腳本創作的《英雄的詩篇》,還創作了具有杰出藝術高度的十部交響曲。更重要的是,他一生向黨、嚴于律己,作品里都滿含著對黨和人民事業的熱愛和執著,生活中他一直保留著樸素的革命生活狀態,一生都在為黨的事業奉獻自己。
今年正值建黨一百周年,在相關文藝創作領域有四個特征值得關注。第一,“經典重塑與新品推出同步進行”,不僅有復排民族歌劇《黨的女兒》、《洪湖赤衛隊》,頻繁上演《紅旗頌》、《第一交響序曲》等經典,同時還推出了像交響組曲《逐浪新潮》、主題交響曲《燈塔》等新作品。第二,“選題廣泛、視角獨特”,不僅有以著名共產黨人物為表現對象的作品,還有一些聚焦新時代社會建設成果、表現脫貧攻堅勝利、表現新時代新氣象的作品。第三,“作品呈現手法新潮,音樂語言的表現形式多樣”,不僅有歌劇、音樂劇、交響樂等傳統的表現形式,還有一些新作品用新的手法來展現紅色題材。第四,越來越多的學者在理論層面聚焦紅色音樂文化,并從作品創作、舞臺表現等各方面提出了值得借鑒的建議。
——理論教研室 韓聞赫
藝術在宣傳領域的正能量作用不可或缺,戰爭年代,無數的共和國先驅們受到像《大刀進行曲》、《到敵人的后方去》這樣的紅色歌曲的激勵而向前奮進、披荊斬棘,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也涌現出了《我的祖國》、《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等經典旋律,它們大多都是旋律朗朗上口、歌詞振奮人心,有很多歌詞承載了重要的歷史事實,也有很多旋律反映了紅軍所處地理位置、戰場形勢、軍民精神風貌等信息,是不折不扣的歷史史料。學院采用黨史和音樂結合的形式推出系列音樂黨課,紅色歌曲作為聯結黨史的紐帶,通過體會音樂所保存的史實來學習黨史,也通過學習黨史更好的理解音樂表達,對于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的同學們十分必要,緬懷先烈,不忘初心。
——2020級電影方向研究生 常凱麗
文稿終審:藝術學院 吳曉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