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去補辦校園卡,本以為要填各種材料,沒想到就花了5分鐘。補辦校園卡的體驗太好了吧。”中山大學新升級的大學服務中心得到師生紛紛點贊。
為改善跨校區(園)辦事的時間和空間難題,中大專門建設大學服務中心線上線下服務平臺,面向師生提供便捷服務。自中心成立以來,累計上線流程254條,服務師生人數達8.8萬人,線上服務總量為200萬人次。同時,中心還可實現學生中英文在讀證明、成績單、教職工收入證明、在職證明等50余種不同類別、24小時全天候開放的自主打印服務。
點點滴滴、樁樁件件,都體現了用心為師生服務的不懈努力。中山大學黨委認真落實黨中央關于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要求,身系、心系、情系人民群眾,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強化公仆意識、為民情懷,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
察民情訪民意走穩辦實事第一步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中山大學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躬身深入師生群眾一線,廣泛聽取意見、了解群眾“急難愁盼”。校領導班子成員舉行多場“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征求意見座談會,廣泛聽取分管部門和師生代表的意見建議,各二級黨組織廣泛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調研活動。在此基礎上,學校層面制訂了重點民生項目清單,聚焦加強多校區辦學的信息化建設,提升多校區管理服務同質化水平;加強師生員工人文關懷,關愛師生員工身心健康;提升食堂品質,改善師生用餐體驗;加強校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師生學習工作生活條件;創新人才培養方式,實施2021級大一新生大類招生與集中培養等事項。設置工作臺賬,將清單事項中具體措施、時間節點、負責部門落地落細。各二級黨組織共擬定辦實事項目清單429項。通過廣調研、深走訪,學校各級黨組織精準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師生所想、民心所向,用力走穩為師生群眾辦實事的第一步。
讓數據在“三校區五校園”間跑起來
當前,中山大學已形成“三校區五校園”統籌發展的辦學格局,五個校園坐落于廣州、珠海、深圳三地。讓數據多跑步,師生就能少跑腿。因此,信息化建設成為推動各校區校園同質化管理、提高校園治理能力水平、提升師生辦事體驗感和滿意度的關鍵。
學校網絡與信息技術中心持續改善跨校區“開會難”問題,推出沉浸式遠程視頻會議系統并持續完善。4月底正式上線騰訊會議企業版服務,覆蓋全體師生,可隨時發起300人不限時視頻會議,滿足中小型遠程會議需求。上線一個月來,共發起視頻會議210場,參會2417人次(終端),單日最高38場,單場最多接入280人。
設備與實驗室管理處在規范采購前提下,搭建實驗材料采購平臺、優化平臺結算方式、持續更新上線商品種類。平臺自上線以來,持續新增及優化采購功能約270項、上線電氣、電工等工科實驗材料制品約40萬個,緩解了師生燃眉之急,受到廣大師生歡迎。
推出智能化平臺與系統。財務處積極推進財務問答智能化工程,于5月份推出“財務智能機器人”,可實現全天候人機對話,方便師生隨時隨地獲得智能問答服務。內容包括制度答疑、報銷指南、資產管理、科研經費、系統使用、學費繳納等常規業務問題,每時每刻陪伴師生解決報銷難題。
為從細節上更好地服務教師日常的教學工作,教務部在學校企業微信端開設了“教務提醒”專欄,將本科教務系統上各開課院系錄入的排課信息整合推送至個人企業微信,實現了教師手機移動端的每日上課提醒。該功能還實時結合開課單位排課情況與教師調停課申請審批情況,自動更新上課時間、上課地點等提醒信息。此外,為切實解決教師教學工作量計算這一“痛難點”,教務部在本科教務系統開發上線教師工作量統計子系統,依據系統中開課院系教學數據自動生成每學期教學工作量,由教師直接復核,以免除教師在查數填表、文本信息核對上耗時耗力,極大提高了核算統計效率,方便教師實際操作。
讓黨旗飄揚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中山大學黨委及時響應省委省政府號召,迅速組織部署,精準施策,集中力量開展疫情防控,將“為群眾辦實事”落實到急難險重任務的擔當上,體現到黨員干部的崗位職責上,展現在廣大師生、醫護人員情系人民的實際行動中。
中山大學10家附屬醫院責無旁貸,勇當疫情防控“急先鋒”。千名醫護人員和志愿者深入社區、校園、疫情防控一線,齊心奮斗,集結成強大的抗疫力量。疫情期間,中山大學各附屬醫院奔赴廣州市各區,佛山禪城區,深圳鹽田區、福田區以及珠海市定點區域等地進行核酸采樣和檢測,一線投入的醫務人員 6000余人次,累計采樣80余萬份。“我是黨員,我先上”“我年輕,申請參加半夜的那個批次”……踴躍請戰之場面令人動容。學校黨委、二級黨組織、附屬醫院黨委和醫院基層黨支部眾志成城,保證了抗疫一線工作有力有序,高效團結,為疫情防控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和組織保障。
附屬第一醫院、孫逸仙紀念醫院技術創新,分別開創“移動方艙實驗室”支援核酸檢測工作,通過“就地采樣、就地檢測”的方式,節省核酸樣本的運送時間,極大提高了核酸檢測效率。附屬第三醫院醫學人工智能中心和中山大學計算機學院聯合研發“醫用防護用具穿脫流程智能教官”,實現實時指導醫務人員規范穿脫防護用具,防止院內感染。同時,該系統還具有偵測人物動作,提示流程錯誤,語音播報動作要領和實時動作示范等多項功能,可應用在醫療機構隔離病房和大范圍培訓教學場景。
為有效緩解看病難的問題,學校多家附屬醫院推出互聯網醫院,打造便民服務“云”平臺。近日,附屬第一醫院、第六醫院舉行黨員名醫專家“云”義診活動,近千名黨員名醫專家“坐鎮”義診,通過電話、視頻、文字等為就診者提供新冠疫情防控咨詢、居家急救科普及慢病健康管理咨詢等診療服務。為減少患者聚集帶來的疫情傳播風險,各附屬醫院通過互聯網為疫情封控區域患者提供咨詢寄藥服務,還先后推出智能問診、圖文咨詢、處方開立、檢驗檢查開立/預約、核酸自助預約等功能,并開通了免費的發熱門診,大大方便了群眾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