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網訊(通訊員徐述騰) 5月6日下午,王雪華副校長在廣州校區南校園哲生堂為物理學院2020級本科生講授“思想政治理論第一課”。結合黨史學習教育的開展,王雪華副校長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主題進行講授。
王雪華副校長授課現場(來源:物理學院)
王雪華從“判斷一個國家所選道路正確與否”的標準入手,圍繞“中華文化的必然”“歷史選擇的必然”和“實踐證明道路正確”三個方面展開,生動有力地詮釋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一選擇的正確性。
王雪華以“南橘北枳”為例,從歷史背景的角度分析對比西方文化中的“西方民主”與中華文化中的“協商民主”,深刻闡明了這兩種不同的民主,是在不同的文化環境土壤中產生的不同方向的探索。他指出,任何國體和政體都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土壤環境”。在中華文化大背景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礎,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一種必然的選擇。隨后,王雪華沿著近代中國歷史的脈絡,為同學們深入淺出地講述了1840年以來中華民族抵抗外來侵略、實現民族獨立的斗爭史。他指出,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在反抗西方列強的侵略戰爭中屢次失敗,不斷被迫簽訂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屈辱條約。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推翻了國民黨反動統治,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探索。這說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在講到新中國成立后抗美援朝戰爭這段歷史時,王雪華談到,在當時中美兩國國力相差懸殊的情況下,我們最終能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根本原因在于新中國的成立,使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第一次真正實現了民族大團結,精神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同仇敵愾,表現出了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空前的愛國熱情。他以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以及中國國際地位的巨大提升,闡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適合中國國情的正確發展之路。這一選擇讓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王雪華引導同學們要立足當下,深刻學習領會“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100周年時全面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在整個21世紀一步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三部曲”,并引導同學們思考“自己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點什么”這一問題。他殷切期望并勉勵同學們要將自身發展融入國家民族的發展進步當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奮斗終身。
文稿終審:物理學院 許東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