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網電(通訊員 吳立堅)廣東是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和先行地。回望百年奮斗歷程,南粵大地是擁有光榮革命傳統和光輝發展歷程的紅色熱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昔日作為革命搖籃的廣東如今正奮進在建設世界級灣區的新征程上。
“南粵大地百年的偉大變化,中國共產黨在南粵大地的偉大創新與實踐,更是國內外學者們長期研究、歷久而彌新的重大學術命題。”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教授在近日中山大學南校園舉行的由教育部社科司指導、中山大學主辦的高校社科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系列座談會說道。
受疫情影響,本次會議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近30位專家學者圍繞“中國共產黨推進‘一國兩制’偉大事業行穩致遠的成功實踐,展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愿景”會議主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座談會現場 俞堅攝)
著名孫中山研究專家和近代廣東革命史研究專家、中山大學歷史學系退休教授林家有表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爭與廣東革命,充分展現出廣東的“革命精神“與“紅色基因”;中國憲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韓大元則從文明、歷史、制度等維度揭示了“一國兩制”的理論與實踐上偉大成功,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一國兩制”過程中的探索創新與開放包容精神;中山大學副校長李善民表示,近幾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高速發展和取得的重要成就,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世界級經濟區的雄心壯志。
“高校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陣地和主力軍。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是我們的時代擔當與歷史責任。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高校社科界要勇擔歷史責任和使命,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扎根偉大實踐推動理論創新,聚焦中國奇跡講好中國故事,不負時代期望緊抓育人育才。”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長宋凌云說。
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鄧中華說,“一國兩制”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創舉。中山大學擁有一支高水平的研究力量,形成了一大批高質量的研究成果,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這一國家戰略的實施貢獻智慧,發揮了積極作用。希望專家學者們繼續深化研究,推動港澳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為中央的港澳工作提供有益參考。
作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搖籃、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廣東,在百年征程中始終扮演著十分重要的歷史角色。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如今粵港澳大灣區已成為有著8000多萬人口,2020年創造經濟總量超11萬億元的世界級灣區。
“在中山大學召開高校社科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系列座談會,是高校社科界以實際行動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義。作為身處粵港澳大灣區的高校,中山大學以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為目標,將充分發揮人才培養、基礎研究、決策咨詢和科技創新優勢,主動謀劃、積極推進,全力以赴支持和服務大灣區建設。”中山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羅俊說。
廣東革命史研究、港澳研究是中山大學文科傳統特色研究領域與品牌,建有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國家高端智庫,匯聚了一批優秀學者,切實發揮了理論研究與政策研究的積極作用。
陳春聲表示,高校文科研究要“出思想、出理論、出學派”的重要途徑和關鍵,就是要心懷“國之大者”,扎根中國大地,積極研究時代變遷與中國偉大實踐,切實回答好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進步發展的重大理論與實踐的需求。“中山大學文科要堅持國家戰略導向、堅持特色發展,繼續要做強黨史研究、港澳研究與粵港澳大灣區研究。”
文稿終審:黨委宣傳部 漆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