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廣東大部地區(qū)受到臺風“帕卡”的侵襲,我校2017年迎新工作仍如期開展。8月28日,臺風過后,雨時斷時續(xù),整潔一新的校園迎來了五湖四海的學子。2017年,全??偣舱惺招律?6424人,比去年新增867人。陳春聲書記、羅俊校長、余敏斌副書記、黎孟楓副校長、李善民副校長、楊清華副校長分別前往各校區(qū)職能部門咨詢點、學生宿舍樓,視察臺風災情,了解新生報到情況,并慰問迎新的一線工作人員。

陳春聲書記、羅俊校長、余敏斌副書記走訪新生宿舍,看望新生

黎孟楓副校長在北校區(qū)與新生交談

李善民副校長視察新生體檢點

楊清華副校長看望珠海校區(qū)新生及家長
新媒體時代,新報到方法
今年的迎新工作采取“直通直達”的報到模式。該模式將過去的集中報到改為分散報到,將固定報到點改為移動報到點,簡化了入校報到流程,讓新生報到直達學生宿舍,“靜悄悄”進校園。

廣州南校園西苑迎新點
隨著信息技術和自媒體技術的高速發(fā)展,此次中山大學的迎新工作凸顯“數(shù)字化”、“方便化”兩大特點。學生通過輕松“掃一掃”,即實現(xiàn)“掌上報到”,大大提高了報到效率。對于各院系而言,只需通過系統(tǒng)就能實現(xiàn)數(shù)據(jù)實時統(tǒng)計和審核,隨時一鍵查詢報到數(shù)據(jù)和新生信息。中大迎新工作真正進入了“微時代”。
為應對臺風“帕卡”,中山大學官微推出報到流程、防臺溫馨提示、校園交通、“校園導航”等多個溫馨提示,為新生提供最大便利。
而對于國際學生,此次迎新還采取了二級單位管理制迎新模式,提供學生管理、學籍管理等一站式迎新服務,讓外國學子也感受到中大如家般的溫暖。
人才培養(yǎng),從第一份作業(yè)開始
連續(xù)五載,學校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持,為新生布置“入學作業(yè)”。一是要求每位本科新生入學后提交“公益囊”,通過記錄新生在暑假期間參與公益服務的所見、所聞、所感,以及新生家長及服務對象的賞析,從新生入學就積極培育并牢固樹立“家國情懷”的歷史使命感、責任感和擔當感。二是要求每位本科新生在暑假進行經典閱讀,書單包括《大學》《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國學流變與傳統(tǒng)價值觀》等中華優(yōu)秀經典書籍,引導新生理解好、運用好、傳承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內涵,在新生“德”的培育方面久久為功,常抓不懈。
此外,學校圍繞誠信教育工作的推進和部署,在新生中深入開展學生誠信教育,通過對《學生準則》《學生守則》的宣傳,上好新生“大學第一課”,引導新生扣好大學生涯的第一顆“扣子”;通過讓新生簽訂《學生自律承諾書》,建立起學生誠信檔案制度,從制度上對學生的行為準則進行約束。

廣州東校園迎新展板
做好基礎保障,給師生最好的家
為了迎接新生入學,總務處于暑期期間開展了105項維修改造工程。這些工程,包括基礎設施、環(huán)境改善、公房建設、公房維修、學生宿舍維修、課室實驗室改造、飯?zhí)镁S修改造、文物修繕等各大類。工程任務重、工期緊。為了做到保質保量,總務工作者和施工人員頂著近40℃的高溫,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為新學期開學提供了保障。
針對迎新期間可能面臨的種種情況,保衛(wèi)處提前制定了安保方案,召開迎新動員會,全員參與進行交通疏導和現(xiàn)場秩序維護,通過不間斷現(xiàn)場巡查,熱情服務師生。保衛(wèi)處同時還制作了交通指引提示牌,印制了1000份交通疏導溫馨提示。此外,保衛(wèi)處還提前編制了《新生入學安全溫馨提示》宣傳手冊,提前制作了《新生安全教育授課材料》、新生安全教育光盤,發(fā)至各院系及每位新生手中,開展新生安全教育。
風雨中的堅守,責任重于泰山
珠海校區(qū)雖歷經了兩次臺風,校園受災嚴重,但在學校領導的關懷下,學校各方的強大支援以及迎新志愿者緊鑼密鼓的準備下,依舊努力為新生報到創(chuàng)造最佳的環(huán)境。校區(qū)管委會、總務辦、保衛(wèi)辦等部門統(tǒng)籌安排,搶先在開學前緊急維修,并且讓工作人員,院系老師及新生志愿者多次檢查,保證新生能順利入住。
受臺風“帕卡”影響,岐關客運公司停止了車輛來往,但為了讓滯留在廣州校區(qū)南校園的同學順利到達中珠報到注冊,經過學校的多次努力,岐關客運公司自廣州校區(qū)南校園到珠海校區(qū)的大巴車重新發(fā)車并加派班車,保證了交通的暢通。
一位物理與天文學院的新生家長表示:“臺風過后有一點狼狽,但很快恢復了。對校園滿意,滿意,相當滿意,各方面都很關心孩子。希望孩子在這方面有所發(fā)展吧,成為科技方面的人才,今后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一位化學與工程學院的新生家長也說道:“前來報到有一點交通不便,但對校園各方面都挺滿意的。希望他好好學專業(yè),基礎打好,學會照顧自己?!?br />
開學新起點,夢想從這里啟航
今年,深圳校區(qū)的7個新學院——公共衛(wèi)生學院(深圳)、航空航天學院、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院、藥學院(深圳)、材料學院、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智能工程學院也在東校園開展迎新工作,新鮮血液的加入使這里更加充滿活力。而為了給新生們帶來驚喜,各個院系也別出心裁,將院系特色融入迎新工作,給各校區(qū)的迎新增添了新的亮點。

材料學院迎新點
材料學院高度重視迎新工作,秉承“想在前,做在前,走在前”的理念,讓一線教學教師、專職科研人員、博士后等精英骨干擔任迎新輔導、班主任。全院上下共同組織、全員參與。在報到現(xiàn)場,不僅為新生準備了溫馨紀念禮品和院服,而且在迎新指示牌上采用了各種互聯(lián)網(wǎng)鏈接技術,大大增加了新生報到效率。

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院家長會
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院的迎新工作也順利如期進行。學院全體人員奔走在報到點、宿舍樓與學校各個角落,以良好的精神風貌提供最熱情的服務與幫助,體現(xiàn)了學院“笑迎新生、用心服務”的宗旨。下午,學院召開新生家長交流會,學院領導與新生家長親切交流,讓家長們對學院的歷史發(fā)展、辦學條件、專業(yè)建設、師資隊伍、升學就業(yè)等各個方面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未來幾天,學院將從“大學學習”和“大學生活”兩大專題入手開展新生入學教育,游園活動與專業(yè)交流活動,助力新同學盡快適應大學生活。
航空航天學院的“一站式報到”
航空航天學院通過新生志愿者與學校其他院系志愿者的幫助,實現(xiàn)了“新生迎新生”的“一站式報到”。流程簡化,清晰簡便。
海洋科學學院從新生學習和生活需求兩個角度出發(fā),從全面導學、精準助學到主動促學三個方面努力提升迎新工作的親和力和針對性。學院通過在官微開辟“??圃河隆睂?,對新生進行迎新指引和專業(yè)引導;同時啟動“領航計劃”,從高年級遴選優(yōu)秀學生干部作為學長,每一名學長精準對接幫助4名新生,通過微信群和QQ群引導新生盡快了解大學和學院,幫助新生適應大學生活;新生報到時,學院還向每位新生發(fā)放《協(xié)同育人研究與實踐》系列叢書,推動以“教”為中心到以“學”為中心的轉變,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力和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導學先行、助學銜接、促學并舉,三者結合、相互交融,切實保障迎新工作的順利開展。

海洋科學學院2017級研究生從迎新志愿者手中接過新生大禮包
大氣科學學院繼續(xù)設立家長理事會,家長理事會成員均來自新生年級家長的自愿報名,主要為加強家校聯(lián)系,助力新生優(yōu)質成長。學院還設立“大氣圈”項目,為每一位新生安排了高年級導生,主要引導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的生活和了解專業(yè)學習,同時促進跨年級學生之間的交流。
中國語言文學系(珠海)設置“新生成長伙伴”項目,入校前新老生之間已建立起聯(lián)絡網(wǎng),及時傳遞學習、生活資訊。報到現(xiàn)場設置了家長區(qū)與新生區(qū),新生在油墨書香充盈的環(huán)境中獨立完成報到手續(xù)?!吧倌戟毩t國獨立”,逐步擺脫對父母的依賴,是中文系(珠海)學子進入大學的第一步,亦是初入大學的第一課。
迎新如是說
“中大啊,校園真的是很大,臨江起建,環(huán)境也是相當好。校園里面也是十分方便的,有共享單車、超市等等,設計得很人性化。學長學姐們對我們新生也是極熱情的,讓我們有種來中大就是回家的感覺。雖是臺風天氣,校園卻是一副井然有序的樣子,很喜歡這樣的校園!期待在中大的四年學習。”
——歷史學系2017級本科生 陳映斌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學長如是打趣著在臺風天里向學校進發(fā)的我們。從深圳到廣州,縱然一路被氤氳水汽包裹,但在踏入這所古老校園的那一刻,無法言說的期待與喜悅將旅途的疲憊蕩滌一空。青蔥的成蔭綠樹、古樸典雅的紅磚綠瓦、熱情洋溢的師兄師姐......滿足了我暑假兩個月對大學的所有幻想。當前百事,待儂擔負,不怕半途廢,我想,我準備好了。”
——嶺南學院 2017級本科生 肖雨
“中山大學是一所綜合類的大學,歷史很悠久,但是今天來到這個校園,我卻覺得這里很年輕,充滿活力,整個校園也很大。雖然下著雨,但是還是能感受到滿滿的迎新氣氛,學長學姐們還有許多工作人員都很熱情貼心,我很期待自己在中山大學的生活,我覺得肯定會很精彩。”
——醫(yī)學院(深圳校區(qū))2017級本科生葛佳蔚
“中山大學給我的感覺就是非常溫暖有愛,學校真的很照顧每個學生,我的輔導員老師還有師兄師姐都很關心我,大家像一個大家庭一樣,而且我有在學校稍微逛了一下,校園的配套設施很齊全,包括生活區(qū)和教學區(qū)等等,感覺以后的校園生活會很方便。在這么棒的大學里,我當然很憧憬自己的大學生活,以前高中三年都是埋頭苦讀,現(xiàn)在覺得應該換一種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了,學校有很多有趣的社團和節(jié)目,我想多參與其中,我也打算多做一些學校組織的公益活動,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
——智能工程學院2017級本科生許玉騰
“成為研究生,我們的目的就是為了更進一步地學習。我們本身已經有了五年的基礎,所以還是想在醫(yī)學方面有更大的造詣。希望能慢慢熟悉學校的生活,在以后的生活和學習中都有更大的收獲。”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 2017級研究生新生 李雪蘭
“第一次當學院的迎新志愿者,幫助學院迎接新生,其實我們從很早就開始準備迎新工作了,每項服務措施都要計劃好,寫好策劃,之后要印宣傳冊、地圖冊等等,還有制作院服,這些都是在新生報道之前全部準備好的,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方便新生。今天是新生報道的日子,我們志愿者還要幫他們提行李,帶他們到宿舍,帶他們去體檢,為他們介紹校園,雖然的確覺得很累,但是累并快樂著,最后希望新生們能有一個精彩豐富的大學生活吧!”
——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2016級本科生迎新志愿者陳聰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