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網訊(通訊員董秋娉)在中山大學百年華誕來臨之際, 10月26-27日,第十三屆“華港杯”廣東大學生材料創新大賽在中山大學廣州校區東校園隆重舉行。來自省內外高校的領導嘉賓、參賽隊伍代表近千人齊聚東校園,共啟盛會。
大賽自2024年5月啟動以來,共有來自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廈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暨南大學、等省內外 30 所高校及研究院所共335支隊伍報名,其中本科生作品 188 份,研究生作品 147 份。
經初賽函評,198支隊伍脫穎而出,進入分賽區決賽。大賽設有機和高分子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金屬材料3個賽區。
10月26日大賽開幕式上,中山大學副校長邰忠智教授,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學會學術部部長汪培升,廣東省材料研究學會副理事長劉艷春,東莞華港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盧瑞明,中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楊國偉教授等領導出席并分致開幕辭。開幕式由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許俊卿副書記主持。
邰忠智副校長表示,材料是人類文明和進步最重要的基石,并介紹了學校近年來在相關科研領域以及社會服務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汪培升部長指出,大賽恰逢中山大學百年華誕,不僅是新時代大學生的大賽,更是百年中大澎湃創新浪潮的大賽。劉艷春副理事長提到,大賽為大學生搭建了一個成果展示、思想碰撞的平臺。
邰忠智副校長致辭
大賽啟動儀式
開幕式后,大賽轉入緊張的有機和高分子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金屬材料三個分賽區決賽,經過激烈角逐,評選出一等獎30名、二等獎80名、三等獎88名。
26日下午,大賽舉辦了院士論壇暨分賽區決賽頒獎儀式,特邀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小明作題為《金屬-多氮唑框架(MAF)材料的特色及其應用》的學術報告。
陳小明院士做學術報告
報告會后,舉行了分賽區頒獎儀式,分別為分賽區一、二、三等獎獲獎者頒發了榮譽證書。
10月27日上午,大賽總決賽開賽,30支決賽隊伍迎來巔峰對決。最后評出特等獎2名、一等獎6名、二等獎22名,三等獎80名,其中中山大學“鋅動力先鋒隊”和華南師范大學“應力之光”隊分別榮獲本科組和研究生組的特等獎,并斬獲10000元獎金。
廣東大學生材料創新大賽是由廣東省材料研究學會主辦、廣東各高校聯合承辦的面向全國高等院校材料及相關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一項科技競賽活動,旨在全面推動大學生素質教育,提高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敏于觀察、勤于思考、勇于創新、善于創新的高素質科技人才。自2010年11月創辦以來,每年舉辦一屆;秉承創新發展的理念,大賽走過了十四年開拓創新、蓬勃發展的歷程,完成了從校級賽事到省級大賽、直至輻射全國的跨越發展,已成為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賽事。
文稿終審:李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