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網訊(通訊員游順勇)4月23日-24日,“2025未來地球: 科學與應用大會”在江西省景德鎮市舉辦。來自地球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圍繞地球系統科學在應對氣候變化等前沿領域的應用深入交流,為推進全球治理和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大會現場 江西日報張翰林攝
“未來地球計劃”中國委員會主席、院士秦大河,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陳振林,江西省副省長張瑩,中山大學黨委書記朱孔軍出席并致辭,大會開幕式由中委會秘書長、中山大學大氣科學學院院長董文杰主持。
朱孔軍表示,“未來地球計劃”中國委員會秘書處、“未來地球計劃”全球秘書中心落戶中山大學以來,通過參與全球治理、發布研究專報、組織國際會議、發起青年科學家早期資助計劃等方式,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研究和理念傳播做了大量工作,獲得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可。秘書處和中心的建設與中山大學的發展相輔相成,將力爭打破學科壁壘,更積極地服務于可持續發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符淙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陳德亮、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小曳、秦大河分別作大會特邀報告。董文杰作未來地球計劃中國委員會總體匯報。
大會圍繞地球系統科學在應對氣候變化、環境與健康、生態文明、金融保險、低碳經濟等多個前沿領域的應用展開深入交流與研討,邀請國內外知名院士、專家分享地球系統科學應用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與實踐經驗。會議期間共舉辦30余場分會,設立科學界、決策者、企業界、新媒體、青年學者和女科學家研討交流專場,涵蓋人工智能、低空經濟、氣候變化適應與應對、生態修復與治理、人工影響天氣等多個熱門議題,為與會者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交流平臺。
本次大會由“未來地球計劃”中國委員會主辦,中山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未來地球計劃”全球秘書中心(中國)、中國氣象服務協會、江西省氣象局、景德鎮市人民政府承辦,中山大學作為大會指導單位。
文稿終審:董文杰、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