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卞華偉第一次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了一項“山區兒童營養改善行動”。而至此時,他參與這項公益行動已整整13年,引來大家一片驚嘆:藏得真夠深!
卞華偉是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除了自己面對的患者外,山區孩子的營養狀況牽掛著他的心。自2009年參與“山區兒童營養改善行動”起,每年3月成了他口中的“負債月”——只有捐往玉龍山區小學的餐費到位了,他才可以松口氣。
餐盤里最多的是土豆
2009年,受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原中國扶貧基金會)委托,卞華偉等營養專家多次奔赴玉龍進行嬰幼兒、兒童膳食調查及營養評價。因高寒山區農業種植艱難,孩子們只得天天輪換著蒸土豆烤土豆煮土豆炒土豆。心酸不已的卞華偉,當即花了1000多塊錢買了一頭豬送到學校宰殺烹飪,師生們久違地開了一次“大葷”。
卞華偉決心要干點實事——讓山區寄宿小學的學生每天都能吃上肉。他計劃先從一所學校進行試點幫扶,隨后再逐漸擴大范圍。2010年,玉龍太安鄉汝南完小成為第一個受資助的學校。那時,寄宿在校的汝南完小學生只有周二、四中午能吃上兩三片鮮肉類食物。
正式簽訂“私人”幫扶協議
2011年2月,卞華偉與云南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教育局正式簽訂了一份“私人”幫扶協議,即卞華偉出資供給學校10個月的鮮肉,讓學校食堂能在每周一、三、五中午提供給學生每餐不少于3兩的新鮮肉食,也算是能天天吃上肉了。
不料,協議才實施三月,孩子們二、四的肉卻不見了,相當于每周也就多吃了一餐肉而已。真相常常令人心酸:因學校僅免費提供大米飯,其他菜式需學生憑“飯菜票”購買。這群懂事的孩子為了省錢便舍不得享受這種天天有肉吃的“待遇”……
轉機很快到來。從2011年秋季學期開始,玉龍的學生每天可獲得3元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午餐補助(2021年秋季學期起已提高至5元標準)。為實現學生一日三餐免費,卞華偉開啟了2.0版“私人”幫扶:資助金額改為每生每天2-3元,并需根據卞華偉的專業意見編排營養食譜。
孩子們的精氣神回來了
實施項目僅一年,以汝南完小為例,發育遲緩率由28.1%降至14.4%,輕度貧血發生率由63.3%降為51.1%,消瘦的學生由11人減少至0人。此后的兩三年,受資助的幾所小學的學生經體檢基本再未發現營養不良。而且肉眼可見,孩子們的精氣神回來了。“我只愿大山里的這群孩子走到哪都有個健康的身體,這才是生存下去或者改變以后人生的基礎。”卞華偉回憶道。
截至2022年,“學齡兒童營養改善”援助項目已在4間小學實現了12年間的不間斷落地。此外,卞華偉等還在多所寄宿制小學均有固定多年的資助。但在2020年-2022年期間,卞華偉卻缺席了與玉龍學生默契定下的回訪。
2020年2月9日,剛過完元宵,卞華偉作為中山三院派出“救急”的一員,空降正在封城的武漢,逆行抗疫;2022年8月,作為國家醫療隊總領隊的卞華偉來到昌都和察雅開展為期一個月的醫療巡回和抗疫支援工作。期間,其母親因病去世,未能與母親見上最后一面也成為了卞華偉心中永遠的遺憾。2022年底的廣州本土疫情,卞華偉同樣是毫不猶豫的披掛上陣,承擔起后勤保障的協調工作,奮力為戰友們儲備“子彈”。
盡管不能按約定到玉龍回訪,但他卻始終不曾中斷過關心,資助款項也是一如既往按期撥到學校。做了這么多事,卻也還有不少孩子不知道他們的名字。“我不想刻意告訴他們,也沒有告知的必要,做事就行。”卞華偉說。
現在,卞華偉終于可以回訪心心念念的玉龍了。“行動十三年,初心未改!2023新學年開始了,我們共同努力,繼續我們的小幸福事業!”
原文鏈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7135715/698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