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下午,馬英九率臺灣青年到訪中山大學廣州校區南校園。在此他們參觀了孫中山紀念館,并前往懷士堂與中山大學學生座談交流。中山大學也是馬英九一行在粵公開行程的最后一站。
今年是中山大學建校百年。1924年,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將廣州實行近代高等教育模式的多所學校,整合創立為國立廣東大學(兩年后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更名為國立中山大學),期望建設一所“國內一流,世界上也不落伍”的大學。
在臺灣高雄也有一所中山大學,設立于1980年。兩所大學源于一脈。同大陸的中山大學一樣,其校訓也是由孫中山先生親筆所題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對馬英九和來自臺北的其他隨團臺灣青年而言,中山大學與他們之間還有著另一種連接。在如今的臺北市區,可以看到長春路、錦州街、泉州街、潮州街等街道,其中也包括馬英九成長生活的廣州街。這些臺北市街道,均由畢業于國立中山大學建筑工程系的鄭定邦命名。
此次馬英九率臺灣青年參觀的中山大學孫中山紀念館,前身為1953年11月12日成立的“孫中山先生紀念室”,是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大陸建立的第一家孫中山紀念機構。
1972年12月,宋慶齡為紀念室題名“孫中山紀念館”。1994年10月,孫中山紀念館遷入永芳堂。2021年8月,新永芳堂落成,孫中山紀念館于兩年后的2023年11月12日,即中山大學99周年校慶日當天復展,收藏有孫中山先生求學時期的書籍、棉袍、獎品等文物。
“大九學堂”青年學子與中大學生座談交流的懷士堂,又稱中大“小禮堂”,位于中山大學廣州校區南校園康樂園中軸線上,是由美國華納和史懷士公司的總裁安布雷·史懷士出資,為嶺南學校修建的基督教青年會館,于1915年動工,1916年落成。為紀念捐贈者,遂命名為懷士堂。
中大懷士堂與孫中山先生同樣淵源頗深。1923年12月21日,孫中山與夫人宋慶齡訪問嶺南大學,并在懷士堂向師生們發表長篇演講,希望青年學生擔負起建設國家的責任,“立志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
廣東是馬英九率臺灣青年來大陸交流參訪的首站。除中山大學外,在粵期間,馬英九一行相繼前往深圳、中山、廣州等城市,到訪騰訊、大疆、深圳人才公園、平安金融中心、比亞迪、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及東人工島、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等地。
結束在粵行程后,馬英九將率臺灣青年乘機飛往陜西,參加于4月4日在陜西省延安市黃陵縣舉行的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