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中國醫生!感覺很舒適,我真的很幸運!”千盼萬盼等來了廣東醫療隊專家,馬爾代夫居民哈桑(音譯)在手術臺上不到20分鐘,左眼的白內障手術就做好了,激動得連豎大拇指。
提起馬爾代夫,也許腦海中馬上浮現的是椰林樹影、碧海藍天。揭開這張“旅游勝地”標簽的另一面,馬爾代夫的老百姓白內障、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青光眼等眼部疾病高發,但由于當地醫療水平不足,患者常常得不到及時準確的診療。
今年12月5日-14日,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醫療隊來到馬爾代夫胡魯馬累醫院,開展中馬眼科中心合作項目第二期第五階段工作。對于當地百姓而言,廣東眼科專家們的到來,為他們帶來了光明的希望。
第666臺手術!廣東國際醫療合作迎里程碑
“四年前開始,我的左眼就有一些問題,看得不清晰。我去本地診所就診過,醫生建議我手術,但他們沒辦法給我做。”哈桑是馬爾代夫本地人,已年過半百,視力模糊給他的生活帶來了不便。
直到今年12月,哈桑打電話到胡魯馬累醫院預約檢查眼睛,得知有機會讓中國專家給自己做手術,“聽到這,我馬上就答應了!”向記者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哈桑依然很激動。
12月11日下午,在胡魯馬累醫院,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主任、眼科醫院院長林浩添教授為三位當地白內障患者開展手術,哈桑便是其中一位。就在手術前一天,哈桑還提到,自己去過北京、上海、廣州、香港,他很喜歡中國,相信中國的醫生非常專業。
林浩添表示,這是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專家在中馬眼科中心開展的第666臺手術,“6”在中國文化里是一個吉祥如意的數字,寓意著我國國際醫療合作項目進展順利,為當地老百姓帶去更多光明和希望。
創造馬爾代夫三個“首例” AI“診斷神器”首出海
在馬爾代夫的這段時間里,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醫療隊專家每天一大早就來到胡魯馬累醫院,馬不停蹄為馬爾代夫當地患者問診、開展眼部檢查。
記者在中馬眼科中心觀察了解到,這段時間,到醫院檢查眼睛的患者比往日多了不少,得知是中國醫生來出診,他們早早就預約好了。
“在馬爾代夫,由于當地眼科醫生診療能力有限,能開展的眼科手術類型非常局限。”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眼科醫院院長助理、白內障科副主任醫師陳婉告訴記者,當地既往絕大部分青光眼患者、眼底黃斑病變患者等復雜眼病患者都需要轉診至國外接受手術治療。
得知這次中國專家又來了,許多眼病患者都慕名而來。此次項目中,廣東醫療隊專家在馬爾代夫順利實施了全國首例微創青光眼手術和首例眼底黃斑前膜剝離手術,為患者帶來福音。
為了今后的國際醫療合作,中山眼科中心還派出了一位特殊的眼科專家——AI“診斷神器”。這臺漂洋過海而來的AI數碼裂隙燈由中國團隊自主研發,捐贈給胡魯馬累醫院。在合作項目本階段工作期間,它首次在海外生成眼前節診斷報告,交到了馬爾代夫居民手中。有了它,當地醫生只要學會操作儀器,后臺數據就能迅速生成初步篩查診斷報告提供給當地患者。
為光明“雙向奔赴” 開啟未來合作新篇章
2016年、2017年,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分別派遣醫療隊開始了馬爾代夫的“光明行”。2019年12月底,由該中心陳偉蓉教授從胡魯馬累醫院手中接過一座空房子,從設備安裝調試、初步建立醫院診療流程、培訓當地醫務人員到開始收治患者。2020年1月,中馬眼科中心正式成立。
經過近五年的建設,2024年12月12日下午,中馬眼科中心二期合作項目總結會在胡魯馬累醫院舉行。會上,林浩添表示,現在已經實現了項目設立的目標——為馬爾代夫打造了一個“帶不走”的眼科中心。
截至目前,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已有7批醫療隊隊員來到馬爾代夫開展眼健康篩查與治療,接診門診量超過6000人次。不僅“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隊員們還對當地醫護人員進行手術示范帶教、義診巡診,同時也接收馬爾代夫醫護人員到廣州學習培訓。
林浩添表示,中山眼科中心專家將繼續向馬爾代夫提供眼科醫療支持,并將依托自主研發的5G智能眼科巡診車及AI技術賦能當地居民的眼健康保護,為中馬眼科中心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目前,雙方已著手規劃第三期合作項目,未來將繼續深化合作,共同開啟眼科醫療的新篇章。
原文鏈接:http://ep.ycwb.com/epaper/ycwb/html/2024-12/24/content_11_6826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