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柱腫瘤一直是脊柱外科疾病治療的重點和難點,因脊椎周圍骨骼、關節、神經、血管等結構較為復雜,這類疾病較容易損傷神經,尤其是發生在一些特殊部位的腫瘤,醫生在手術中既要完整切除腫瘤,又要盡量“繞開”脊柱周圍重要組織,減少對脊柱正常結構、功能的破壞。
近期,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中大五院)脊柱外科呂海主任手術團隊行顯微鏡下椎管腫瘤切除術,成功摘除了毗鄰患者“生命中樞”的腫瘤。
35歲的李先生1年前雙腳偶爾會乏力、麻痹,左腿更為明顯,最近半年,他的雙手也出現了沒力和麻木,同時下肢癥狀加重,近2個月已經發展到不能獨立行走,靠著輪椅代步的嚴重程度,檢查發現竟是頸椎長了腫瘤。
據呂海主任介紹,患者第一椎管內長了腫瘤,腫瘤的位置屬于高位頸椎段,非常貼近腦干延髓生命中樞,比較少見。該類腫瘤因節段較高,很容易壓迫頸脊髓,如不及時手術,容易導致高位截癱、呼吸心跳功能障礙,危及生命。
為了解決李先生頸椎上的“定時炸彈”,緩解其肢體麻木、行動不便的問題,呂海主任手術團隊反復討論和研究,制定了最佳的手術方案——顯微鏡下椎管腫瘤切除術。
術中,醫生采用上頸椎外科和顯微外科相關技術,如同“雕刻師”般用脊柱超速磨鉆在患者頸椎骨上一點點打磨骨質,開出一條切除腫瘤用的骨窗通道;然后在顯微鏡下,一絲絲地切取腫瘤組織,當解除部分脊髓壓迫后,再從腫瘤囊外完整地切除腫瘤。整個過程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神經損傷,又盡可能保留了脊柱結構,維持了脊柱穩定性。
手術歷時3個多小時,術中出血約100ml。在脊柱外科醫護團隊的照護下,李先生度過了危險期,術后第三天即可佩戴支具下地活動,下肢肌肉力量恢復良好,現已康復出院。
呂海主任提醒,脊柱腫瘤因其病變的位置、大小、對脊髓壓迫情況的不同,產生的癥狀也不相同,且容易與頸椎病、肩周炎等疾病混淆。市民如出現頸背部不適、下肢麻痹無力、走路不穩、下肢感覺障礙、踩棉花感等癥狀時,要及時到醫院就診。脊柱腫瘤并非不治之癥,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很多以往被認為無法治療的疾病,現在已經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療。
原標題:中大五院提醒高位頸椎管內腫瘤危及生命——專家顯微鏡下精準拆除“定時炸彈”
原文鏈接:http://t.m.china.com.cn/convert/c_v06YYbx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