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綱已知物種超過105萬種、數量非常豐富,但是其高階分類單元的數量卻并不突出、被分為約1100個科,與脊索動物的科的數量大體持平,后者已知物種數量近7萬種。事實上,昆蟲綱只有約30%的科物種數量超過300,這30%的科包含物種總計超過100萬,而另外70%的科只包含5萬多種。也就是說,昆蟲綱70%的科的物種多樣性水平與脊索動物中的情況大體相當。

圖 版納絲蝽(A)及其寄居蛛網的主人(B)
(圖片來源:駱久陽 攝)
近年來,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謝強教授研究組在中國南部邊疆邊境地區開展了昆蟲野外采集和本底調查的大量工作。其中,2017年以來已經走過了云南全部的邊境縣和半數以上的邊境鄉鎮。謝強教授團隊的研究發現,采自于云南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一種昆蟲為絲蝽科Plokiophilidae的新物種,這是絲蝽科昆蟲在中國首次被發現,為中國新記錄科。根據其分布地點,該物種被命名為版納絲蝽Plokiophiloides bannaensis。
絲蝽是一類生物學習性非常特別的昆蟲,它們體長1.2-3.0毫米,通常生活在蜘蛛或足絲蟻(紡足目昆蟲)的網上,在絲線上來去自如,取食寄主網上的獵物或食物殘渣;此前全世界已知9屬20種。在希臘語中,πλοκ? (ploki)意為編織物,而φιλο? (filos)意為朋友(相當于拉丁語中的-philus,意為喜愛的),也就是說,Plokiophilidae這個名稱所代表的就是web lovers的意思,表示該科昆蟲喜歡在蛛網等環境中生活的意思。本次發現的版納絲蝽的寄主為狼蛛科馬蛛屬的蜘蛛,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在狼蛛科蜘蛛的網上發現有絲蝽寄生。
過去60年中,西雙版納一直是國際生物多樣性研究的熱點區域之一。在西雙版納發現中國昆蟲新記錄科,從一個側面說明目前對于中國南部邊疆邊境地區生物多樣性的認識還存在不小的空白。同時,本次發現也是謝強教授研究組自2019年報道分布于西沙群島的海蝽科昆蟲之后,再次報道中國昆蟲新記錄科。
本項工作由中山大學謝強教授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彭艷瓊研究員合作完成,駱久陽博士為第一作者,謝強教授為通訊作者,研究成果于近期發表在國際動物分類學期刊Zookeys (doi:10.3897/zookeys.1021.56599)。特殊生境的昆蟲對于環境具有特殊的適應機制,該類群的發現為未來開展相關的形態學、行為學、進化生物學、仿生學等方面的研究開辟了廣闊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