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是兒童和青少年最常見的原發惡性骨腫瘤,其惡性程度高,危害大,其5年生存率僅為60%左右,主要治療手段是新輔助化療 + 手術 + 術后化療,但患者往往對化療不敏感,容易發生肺部轉移,預后差。因此,針對骨肉瘤的肺轉移尋找有效的治療靶點以及藥物十分重要。
我校腫瘤防治中心康鐵邦教授、附屬第一醫院沈靖南教授、蘇州大學陳堅教授等研究團隊合作,在骨肉瘤細胞系和腫瘤組織中,發現了幾個與RAB22A1-38相關的融合基因,其融合蛋白(Rab22a-NeoFs)可結合SmgGDS607,促進RhoA的活化,從而促進骨肉瘤的肺轉移,并合成了特異靶向的穿模多肽,可阻斷該融合蛋白的功能,為骨肉瘤肺轉移的靶向治療提供了一個新的潛在靶標。同時,這類RAB22A1-38相關的融合基因在乳腺癌、肺癌的細胞系和/或腫瘤組織中也存在,并促進腫瘤轉移,拓展了該治療靶標的臨床意義。研究成果于2020年6月1日,以Article形式在線發表于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細胞生物學》(Nature Cell Biology),期刊最新影響因子為20.761。

該類融合蛋白促進骨肉瘤肺轉移的作用模式圖
我校腫瘤防治中心廖丹副研究員、鐘理博士后、附一院尹軍強主任醫師為共同第一作者;我校腫瘤防治中心康鐵邦教授、蘇州大學陳堅教授、我校附一院沈靖南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曾益新院士對本課題給予了許多的寶貴意見和大力支持;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隋建華教授、香港大學關新元教授、我校化工學院帥心濤教授、我校腫瘤防治中心高嵩教授等對本課題提供了大力支持。該課題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基金委重點項目等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