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4日至15日,中山大學2024年秋季工作會議召開,聚焦“治理體系改革”,探索提升治理能力、促進學校事業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思路與舉措。
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內在要求,也是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研究型醫院”的內在要求。一直以來,孫逸仙紀念醫院積極穩妥推進深化改革工作,圍繞秋季工作會議要點,醫院將著力破除制約醫院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優化醫院資源配置和提升內部運行效率,優化醫療工作制度體系和管理流程,提升醫療工作效能,創新工作模式、激發工作活力,實現醫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領悟賀信精神,聚焦主責主業
2024年,中山大學迎來百年華誕,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山大學建校100周年的賀信為奮進新百年、新征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學校召開秋季工作會議,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賀信精神,一體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促進學校新百年高質量內涵式發展。
孫逸仙紀念醫院第一時間傳達、組織深入學習學校秋季工作會議精神,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賀信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堅持守正創新、提升決心定力,堅持問題導向、落實調研先行,堅持群眾路線、心懷國之大者,堅持破立統一、實現穩步推進,堅持系統觀念、增強大局意識,貫徹落實學校黨委在秋季工作會議中提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的要求。
按照總書記重要賀信對新起點上學校發展提出的殷切期望,未來,孫逸仙紀念醫院將落實教育強國、健康中國建設的新部署新要求,聚焦醫療、教學、科研主責主業,積極響應學校戰略部署,在“一體兩翼”多院區發展格局上,積極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體系改革,持續優化學科群布局、科研平臺布局,踐行專家治院原則,推進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力爭打造有底蘊、有溫度的醫院文化氛圍。
加強院區管理,保障同質高效
2024年12月,孫逸仙紀念醫院花都院區啟用,“一院多區”建設進入“快車道”。這是醫院繼今年9月醫院海珠灣院區(一期工程)開工并于11月30日啟動首幅地下連續墻施工、11月醫院與花都區政府合作建設花都院區的簽約后又一堪載史冊的發展轉折點。
依托花都院區啟用的“新引擎”,孫逸仙紀念醫院全面推進院區同質化管理,著力推動多院區格局下的治理效能提升。孫逸仙紀念醫 院花都院區國家衛健委批復同意的醫院直屬院區,通過實現院區同質化管理,與醫院北院區、南院區保持統一的醫療質量標準、服務規范和管理流程。醫院大部分行政只能部門實施垂直管理,實現上下貫通、高效協同;屬地管理上積極推進改革,嚴格精簡機構設置,僅設置綜合管理辦公室、醫務辦、后勤辦,以“垂直管理+精簡設置屬地管理機構”的模式,快速解決花都院區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充分發揮“全員一盤棋”的整體優勢,提升治理能力、優化治理質量、提高運營效率,帶動花都院區快速發展。
面向重大需求,優化學科布局
醫院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的“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及“把握科技創新‘四個面向’”要求,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需要,堅持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研究型醫院”的目標,構建以臨床為導向的科技創新體系,在科技創新方面實施了系列舉措,收獲了豐碩的成果。
制定多院區學科戰略布局。各院區之間在學科布局上相互聯動,在創新體系上互為補充。北院區以常見慢性病、五官疾病為主,計劃建設醫學歷史博物館,打造成為醫學人文培育培訓基地;南院區以精準腫瘤外科診療為主;花都院區以代謝免疫疾病和腫瘤疾病診療為主,計劃打造生命支持中心;海珠灣院區將建立大灣區內示范型的研究型醫院,建設疑難病癥診療中心;深汕中心醫院作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將打造粵東疑難病癥區域醫療中心、粵東精準腫瘤診療中心。
構建多學科協同發展創新模式。通過調研,醫院形成了學科群的發展理念,將關聯學科集成,取長補短,突出優勢特色,建立了腫瘤學科群、泛血管學科群、感官與頭頸學科群、婦兒學科群、神經運動康復學科群、代謝與免疫學科群、感染與急救學科群、綜合及醫技學科平臺“7+1”學科群,構建了多學科協同發展的新模式。
打造全鏈條科研創新平臺。醫院一直重視瞄準臨床實踐問題,通過開展研究進行轉化,再將研究成果反饋至臨床。基于該理念,布局建設了基礎與轉化醫學研究平臺、臨床研究平臺、醫工融合研究中心三大科研平臺,形成了全鏈條醫學研究模式。
優化人才結構,推進隊伍建設
醫院始終堅持“人才強院”,不斷探索建構高質量人事人才工作治理體系的創新模式,全面落實學校提出的“適度規模,優化結構,注重質量,追求卓越”原則。一方面,不斷加強人才梯隊建設,引育結合布局人才培養體系;另一方面,科學改進醫院招人設崗相關工作,平衡崗位規模、結構,提升服務效能。
立足專題調研,優化人才引育策略。堅持黨管人才,醫院領導班子領銜,深入全院臨床一線科室和科研平臺通過調研分析人才梯隊現狀,明確發展目標和舉措,適時調整人才引育策略,完善清單式引才育才計劃。
多點發力,持續推進高層次人才引進。主動出擊全球邀才,嚴把科研人才方向和質量關。加快急需緊缺臨床學科帶頭人和技術骨干引進。柔性“引智蓄能”,助力學科發展。
構建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體系。關注各類人才發展,堅持人才分類培養,不斷優化“逸仙人才金字塔支持體系”,以研究生/博士后培養為塔基,優化博士后、“新逸仙人才”等起步、中堅力量的人才引育工作,充分發揮學術權威、學術領軍人才、學術骨干等“塔尖”的輻射作用。
創新招人設崗工作方法。建立人力資源配置管理小組。發揮專家智庫的力量共同研究醫院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推進運營人力成本精細化管理。充分調研,強化崗位設置及招聘指標的科學性。通過對照國家及地方有關標準和要求,結合醫院發展導向和用人科室人才梯隊現狀,做好人力資源配置分析,為專家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建設智慧醫院,提升機構效能
依托信息技術的迅猛進步,近年來,孫逸仙紀念醫院以智慧醫院建設為提升醫療機構效能的有力抓手和關鍵路徑,有力開展信息化建設工作,以新質生產力賦能醫院醫療技術、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高質量發展。
孫逸仙紀念醫院通過構建信息化集成平臺,依據“一個平臺,兩大體系,五大業務領域,四個數據中心,一套智能決策平臺,一個統一門戶”的總體設計架構,實現了臨床診療的智能化與數據的互聯互通,為醫護人員及管理者提供精準全面的信息支持,成功通過了國家醫療健康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四級甲等測評。
作為廣東省首批互聯網醫院及廣東首批“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醫院建設單位,醫院強化移動醫療應用,實現了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患者能便捷地預約掛號、查詢報告及支付費用,醫生也能通過手機APP高效管理患者信息,顯著提升工作效率。
孫逸仙紀念醫院引入了多項人工智能輔助決策系統,如AI影像閱片、細胞學病理閱片、智能乳腺超聲機器人、基于大模型的“藥問答”對話機器人、基于 AI的超說明書用藥循證決策系統等,提高了臨床決策的準確性和效率。
未來,醫院將深化智慧醫療應用,探索更多AI技術在醫療領域的創新應用;完善信息安全體系,強化網絡監測與預警;推動醫療數據共享,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與交換機制,以實現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持續秉持“以人為本、創新驅動”的理念,不斷探索智慧醫院建設新路徑。
以貫徹落實學校2024年秋季工作會議精神為契機,孫逸仙紀念醫院將進一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賀信精神與推動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結合,解放思想,切實增強以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積極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改革,以多院區發展為契機,以堅定的信念、昂揚的斗志、務實的作風,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研究型醫院”而努力奮斗,為“健康中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分別系孫逸仙紀念醫院黨委書記,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