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中山大學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躬身深入師生群眾一線,廣泛聽取意見、了解群眾“急難愁盼”。該校領導班子成員舉行多場“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征求意見座談會,廣泛聽取分管部門和師生代表的意見建議,各二級黨組織廣泛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調研活動。在此基礎上,該校層面制訂了重點民生項目清單,聚焦加強多校區辦學的信息化建設,提升多校區管理服務同質化水平;加強師生員工人文關懷,關愛師生員工身心健康;提升食堂品質,改善師生用餐體驗;加強校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師生學習工作生活條件;創新人才培養方式,實施2021級大一新生大類招生與集中培養等事項。設置工作臺賬,將清單事項中具體措施、時間節點、負責部門落地落細。
當前,中山大學已形成“三校區五校園”統籌發展的辦學格局,五個校園坐落于廣州、珠海、深圳三地。讓數據多跑步,師生就能少跑腿。因此,信息化建設成為推動各校區校園同質化管理、提高校園治理能力水平、提升師生辦事體驗感和滿意度的關鍵。
“下午去補辦校園卡,本以為要填各種材料沒想到就花了5分鐘,補辦校園卡的體驗太好了吧。”“工作證明的自助打印,真是非常方便,自助打印真的很高效。”新升級的大學服務中心得到師生紛紛點贊。為改善跨校區(園)辦事的時間和空間難題,該校專門建設大學服務中心線上線下服務平臺,面向師生提供便捷服務。自中心成立以來,累計上線流程254條,服務師生人數達8.8萬人,線上服務總量為200萬人次。同時,中心還可實現學生中英文在讀證明、成績單、教職工收入證明、在職證明等50余種不同類別、24小時全天候開放的自主打印服務。
該校網絡與信息技術中心持續改善跨校區“開會難”問題,推出沉浸式遠程視頻會議系統并持續完善。4月底正式上線騰訊會議企業版服務,覆蓋全體師生,可隨時發起300人不限時視頻會議,滿足中小型遠程會議需求。上線一個月來,共發起視頻會議210場,參會2417人次(終端),單日最高38場,單場最多接入280人。
設備與實驗室管理處在規范采購前提下,搭建實驗材料采購平臺、優化平臺結算方式、持續更新上線商品種類。平臺自上線以來,持續新增及優化采購功能約270項、上線電氣、電工等工科實驗材料制品約40萬個,緩解了師生燃眉之急,受到廣大師生歡迎。
財務處積極推進財務問答智能化工程,于5月份推出“財務智能機器人”,可實現全天候人機對話,方便師生隨時隨地獲得智能問答服務。內容包括制度答疑、報銷指南、資產管理、科研經費、系統使用、學費繳納等常規業務問題,每時每刻陪伴師生解決報銷難題。
為從細節上更好地服務教師日常的教學工作,教務部在該校企業微信端開設了“教務提醒”專欄,將本科教務系統上各開課院系錄入的排課信息整合推送至個人企業微信,實現了教師手機移動端的每日上課提醒。該功能還實時結合開課單位排課情況與教師調停課申請審批情況,自動更新上課時間、上課地點等提醒信息。此外,為切實解決教師教學工作量計算這一“痛難點”,教務部在本科教務系統開發上線教師工作量統計子系統,依據系統中開課院系教學數據自動生成每學期教學工作量,由教師直接復核,以免除教師在查數填表、文本信息核對上耗時耗力,極大提高了核算統計效率,方便教師實際操作。
原文鏈接:https://wap.gmdaily.cn/article/c3220586a31e4c0db4848c77e157d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