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網訊 2021年6月30日晚,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李堅先生因病辭世,享年103歲。李堅先生1919年5月5日出生,畢業于廣西大學政治系,1949年參加革命。1953年院系調整后到中山大學工作,是在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和中國現代史教學與研究等領域享有卓著聲譽的學者。2019年,李堅先生被授予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紀念章。

李堅先生被授予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 攝于2019年(來源:歷史學系)

李堅先生主編的《楊匏安文集》1986年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于1996年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再版(來源:歷史學系)
初心不改,孜孜不輟
李堅先生是最早發掘和研究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領導人、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先驅楊匏安史料的專家。上世紀60年代初,李堅先生從《廣東中華新報》和廣東《群報》中發現署名“匏庵”的作者,在1919年連續發文,廣泛介紹了西方哲學和社會學說,特別是以19期連載的方式,介紹和宣傳了馬克思主義。經李堅先生考證,確定“匏庵”即為楊匏安,從而發掘這一在華南地區系統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黨的早期重要思想家、理論家和卓越領導人的事跡。在此基礎上,李堅先生完成了《1919年馬克思主義在廣東的傳播》和《楊匏安傳略》,其中《楊匏安烈士傳略》收入《中共黨史人物傳》第四卷,受到黨史學界高度重視。李堅先生主編的《楊匏安文集》1986年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于1996年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再版。李堅先生撰寫或主編的一系列研究論著,對于楊匏安研究、廣東黨史研究、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史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被公認為楊匏安研究的第一人。離休后,李堅先生還參與編寫了《中山大學校史(1924-1949)》、《鐘榮光傳略》,在學術上持續有重要的貢獻。
教書育人,扶掖后學
任教期間,李堅先生主要教授中國現代史和革命史,以教書育人為宗旨,高度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他培養的學生中不少成長為各研究方向卓有成就的學者,在海內外產生了重要的學術影響。如中山大學林家有教授的本科畢業論文《論李大釗由民主主義向馬克思主義轉變的原因》得到李堅先生的悉心指導,后來發表在《中山大學學報》,林家有教授已是蜚聲中外的孫中山和中國近代史研究專家。離休后,李堅先生仍然十分熱心歷史學系人才培養工作,經常接受青年學生的采訪和請教,關心他們的政治學習,解答學術問題,在90高齡、聽力受到嚴重影響的情況下,還專門為來訪的研究生題字“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字空”,勉勵同學們傳承學術精神。李堅先生還長期關心系里的中共黨史、中國現代史教學工作,關心青年教師梯隊的建設,支持系里的文化傳承和系史編撰項目,向系史課題組提供了豐富感人的口述史料,對青年師生起到了巨大的激勵作用。

李堅老師關心后學 攝于2011年(來源:歷史學系)

2013年,李堅老師題字“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字空”勉勵后學(來源:歷史學系)
守護紅色資源, 賡續紅色血脈
李堅先生離休后,一直積極推動以楊家祠為代表的紅色革命文物的保護工作,為廣東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做出了貢獻。在廣州楊匏安故居楊家祠的修復工作中,他提供了寶貴的一手資料,得到了省領導的高度評價;他積極支持珠海楊匏安陳列館和楊匏安研究會的工作,并在資料、學術上提供了多方面的幫助。百歲高齡時,還和楊匏安烈士的兒子楊文偉同志一同出席了廣州楊匏安舊居陳列館開館儀式。他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將《廣東中華新報》的資料提供給廣東省委黨史辦摘抄編輯《中華新報選輯》內部發行,將楊匏安《世界學說》部分專題提供給廣東省委黨校內部刊物《黨史教研資料》刊登,對于廣東黨史研究資料的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2019年,李堅老師和楊文偉同志(楊匏安烈士的小兒子)一同出席廣州楊匏安舊居陳列館開館儀式。當時李堅先生100歲,楊文偉先生90歲(來源:歷史學系)

2019年3月,廣東省副省長許瑞生、羅俊校長探望李堅老師(來源:歷史學系)
對李堅先生的逝世,我們表示深切的哀悼,我們將永遠緬懷他!
文稿終審:歷史學系 楊元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