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充分發揮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探索醫工融合創新與發展新模式,研討新時期醫學科研管理創新體制機制,4月14日,大灣區醫工融合與成果轉化論壇暨醫學科研管理研討會在珠海舉辦。會議由廣東省呼吸與健康學會、廣東省醫師協會、中山大學主辦,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中大五院)承辦,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協辦。
中國工程院院士董爾丹,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珠海市委常委晁桂明,中山大學原常務副校長、南方海洋實驗室副主任孫冬柏,廣東省呼吸與健康學會理事會總顧問鐘惟月,中國醫學創新聯盟(CMIA)執行秘書長張寧,中山大學校長助理、中大五院院長林天歆和國內醫工融合、成果轉化、醫學科研、管理研究和實踐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會議由中大五院副院長陳明遠主持。
會上,晁桂明常委向一直以來關心支持珠海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各位領導、專家學者表示歡迎和感謝。他指出,深化醫工融合與成果轉化是落實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和健康中國的一項具體舉措,也是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大國家戰略的現實行動。伴隨醫工融合創新發展的醫療技術變革和健康產業發展,為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也將為衛生健康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他表示,接下來,珠海將繼續通過項目資助、產業立柱、平臺支撐、政策服務保障、人才智力支持等舉措,有效促進生物醫藥科技創新發展和成果轉化應用。他希望,各位同仁充分利用好本次會議提供的平臺,交流思想、共享經驗,為推動大灣區醫工融合發展與成果轉化應用貢獻智慧和力量。
鐘惟月總顧問表示,生物醫藥產業作為塑造新質生產力的重點領域之一,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更是建設健康中國的基礎。學會聚焦呼吸與健康領域科技創新,對呼吸與健康領域學術交流、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進行全面布局,以加快推進呼吸與健康領域事業邁向融合發展的新階段,其中推進醫工融合是學會的重點戰略工程。她指出,本次論壇旨在促進醫工融合領域臨床、科研、產業良性的互動,建立創新協同共贏的交流合作平臺,期待專家學者的思維碰撞能為我國生物醫藥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發展,特別是醫工融合領域的進步注入新動力,為健康中國建設作出切實的努力和貢獻。
林天歆院長向各位院士、領導、專家學者的到來表示歡迎和感謝。他指出,五院經過20多年的發展,醫療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學科建設水平不斷提升,科學研究水平邁上新臺階,醫學人才培養規模、質量提檔升級,已初步具備了綜合學科集聚化,人才團隊多元化,醫工融合、交叉創新的優勢。他表示,近年來,醫院在醫工融合發展層面努力籌劃布局,逐步完善在海洋醫學、數字醫學等方面研究平臺及科研隊伍的創新生態,醫院將進一步加強與高水平對外交流合作,更好地推動醫工融合、創新成果轉化和醫院高質量發展。
本次會議以“跨界融合,創新驅動——探索醫工交叉領域的新發展”為主題,設置了大會報告、圓桌研討、專題講座與醫工融合創新技術路演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和國內高等醫學院校、醫學科研機構和醫療衛生機構等從事醫工融合、成果轉化、醫學科研、管理研究和實踐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醫工融合與科技成果轉化前沿及管理熱點、難點問題做大會主題和專題報告,進行學術和經驗交流。
在主旨演講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董爾丹,中山大學原常務副校長、南方海洋實驗室副主任孫冬柏,中國醫學創新聯盟(CMIA)執行秘書長張寧等專家分別就醫工融合的發展趨勢、醫學科研管理的創新實踐以及科技成果轉化的模式等進行了專題授課,深入淺出地闡述了醫工融合在提升醫療技術、改進診療方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分享了各自在醫學科研管理和成果轉化方面的經驗與見解。
在科研管理與成果轉化專題研討會上,中國醫學創新聯盟(CMIA)執行秘書長張寧,中山大學校長助理、中大五院院長林天歆,不同機構的科研管理專家和成果轉化實踐者齊聚一堂,以圓桌會議形式進行一系列深入的研討和互動,共同探討科研管理的最佳實踐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策略。
在醫工融合專題講座環節,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和多名專家深入解讀了醫工融合的前沿技術和應用,與會人員圍繞醫工交叉領域的熱點問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與會人員紛紛表示,本次會議搭建了良好的溝通交流平臺,在推動多學科交叉、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加強醫工交叉融合是推動高質量醫學創新成果發展的重要路徑之一,期望今后有更多的機會進行深度交流。
原文鏈接:http://health.china.com.cn/2024-04/16/content_427583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