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學經歷:長期扎根金融工程和保險精算領域,2018年開始投身數字經濟領域研究
治學理念:博學篤行、知行合一,經世致用,努力推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研究成果
“廣東省在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積極的政策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頒獎儀式開始前,榮獲本次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的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金融工程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曾燕接受了記者采訪。他表示,數字經濟對廣東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廣東在數字經濟發展中的獨特模式和創新舉措值得深入研究。
從數字經濟到“數字灣區”廣東走在前列
廣東省在數字經濟的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也是全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2022年,廣東數字經濟增加值達到6.4萬億元,占全國數字經濟增加值比重的12.8%,總量連續6年全國第一。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廣東積極推動數據、人才、物流、資金暢通流動,大力建設“數字灣區”,為區域協同發展數字經濟開展了大量的前沿探索。
“數字經濟正在成為重組要素資源、重塑經濟結構、激發經濟學理論創新的重要力量。”曾燕說。生動的廣東實踐為他們年輕的團隊投身數字經濟理論及其應用研究,提供了充滿創新活力的環境和優秀的研究案例,大量關于廣東數字經濟發展的統計數據和案例可用于定量和定性分析。
“廣東省全力支持產業數字化發展,鼓勵傳統產業轉型發展。在數字產業和信息技術產業等方面,特別是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領域,廣東也具有突出優勢。”曾燕在獲獎著作《數字經濟發展趨勢與社會效應研究》中寫道。他以無人機巨頭大疆、高科技公司華為和騰訊等為例,認為企業借助廣東的優質發展環境,逐漸成長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數字經濟助力“百千萬工程”解決新問題
當前,廣東省正加力提速推進“百千萬工程”,農村電商、直播、物流蓬勃發展,農村金融、數字化治理方興未艾,數字經濟改變傳統產業面貌的同時,提供了新機遇,也帶來新問題。
農村電商、直播和物流的發展,讓更多農產品通過互聯網平臺走出鄉村,進入城市市場,實現了生產與消費的高效對接。“直播電商作為一種新興的銷售模式,也可以有效縮短農產品銷售環節、擴大農產品市場規模。”在肯定這些機遇的同時,曾燕也結合現實困境指出:物流配送仍存在“最后一公里”難題,農產品標準化和品牌化不足、用戶數字素養有待提升等新問題也逐漸產生,直播電商的發展也面臨著主播培訓、內容質量控制、售后服務保障等多重挑戰。
“加強對農村主播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直播技能和營銷能力,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途徑。”曾燕建議加大對農村物流基礎設施的投入,推動物流企業與電商平臺合作,利用大數據和智能化技術,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肩負起政治使命理論使命實踐使命
談及年輕一代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使命,曾燕認為,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的事業越前進、越發展,新情況新問題就越多,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就越多。這迫切需要新一代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立足時代方位,肩負起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的政治使命、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理論使命以及立德樹人、服務社會的實踐使命。
曾燕結合自己的治學經歷,建議年輕研究者要沉下心來、潛心向學、埋頭苦干,把自己的學術理想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福祉緊密結合起來,博學篤行、知行合一,經世致用,努力推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