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院長符正平
學校在深圳校區召開秋季工作會議的主題是“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服務國家戰略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通過學習高松校長的主旨報告和陳春聲書記的總結講話,我作為一名大學教師深刻認識到這次會議召開的重要意義,為我們將來從事科研工作以及人才培養工作和社會服務工作指明了方向。
科技自立自強,要求我們每個老師的科研工作要自覺圍繞國家戰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來進行。從學理上講,大學是整個國家創新系統和區域創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作為一個創新主體自然要主動對接國家戰略的需求、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工商管理學科中有個母國基地的概念,說的就是有國家競爭優勢的產業一定是根植于本土發展起來的。這有點像廣州的大榕樹,根系越發達,吸取水分等營養的能力就越強,其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就越強,就越能經受住臺風的考驗。我個人理解,高松校長的報告是從大學整體的組織行為角度說的,大學是教師共同體,作為一名大學老師,也應該主動把自己的科研工作納入到學校的整體科研工作部署之中,把自己的科研工作更加緊密地與國家戰略需求捆綁在一起。
科研創新如何服務國家戰略呢?高松校長在報告中明確,首先要把國家戰略需求所提出的問題研究清楚。我們從事科研創新是一件目標性很強的工作。要結合自己的學科領域,了解國家戰略實踐中提出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自覺地關心國家的發展戰略,主動對接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比如,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本身就是國家戰略。2018年3月國家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這份《綱要》提出的研究課題幾乎涉及到我們大學的所有學院和學科。如大灣區要大力發展海洋經濟,這對我們的海洋學科的建設就提出了明確的方向。這份《綱要》使用的創新創業詞匯高達120余次,這就要求我們加大創新創業領域的研究,并且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我們的人才培養體系中,以及我們每位老師的課程建設和課堂教學之中。
最近兩年,國家對深圳中國特色主義先行示范區、以及粵港澳大灣區三個重點合作平臺,包括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南沙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區,分別發布了專門的文件,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以及這三個合作平臺建設,為我們這種研究型大學,尤其是本身就處在大灣區的世界一流大學提出了許多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這些課題許多都是跨學科性質的。高松校長的報告明確提出,要把實踐中提出的問題轉化為科學問題。對科學問題的研究,尤其是持續跟蹤研究,就會形成我們自己的科研方向,形成自己的科研特色和科研影響力。
堅持科研創新服務國家戰略,能夠為我們的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帶來一系列好處,有效破解面臨的許多難題。如本科生的實習基地;碩士生、博士生的論文選題,科研一手數據的調研獲取,科技成果轉化所需要的互補性資產等。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到要把我們的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粵港澳大灣區就是我們寫出高質量論文的熱土。我們作為一名身處其中的大學教師,理應為這個全球矚目的創新創業生態貢獻我們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稿終審:管理學院 鐘一彪